82.八十二、医改_所有人都在攻略朕
笔趣阁 >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> 82.八十二、医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82.八十二、医改

  “朕准你从国子监退学,并且会叫元佩收你为徒,但你得答应朕日后绝不能反悔,而且必须得做出一番成就来。”

  元清帝神情变得严肃。

  元佩的法医学他已经了解的很透彻,不论是少包里的描述,还是这两个月来他帮助大理寺破解的案情,都昭示着这法医学确实有用,且有大用。

  虽然元清帝还没有学到医学相关,但单目前学到的生物来看,不止法医学,解剖学也得加快促进,不真正了解人体构成又何谈从根源解决病痛。

  但不管是法医还是解剖都得跟尸体打交道,而与此相关的活计被视为不详,这是人们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想法,加上百姓们大多没有念过书,更别提知道《黄帝内经》之类,想要扭转百姓的想法,没有那么容易。

  别提百姓,便是上层看过书的官员贵族也这样认为。

  消去贱籍针对的只是那些贱民,对普通百姓没有多少作用,大多是看在能学一门手艺且包揽吃穿住的份上,愿意将孩子送来。

  但送来的这些孩童,单从识字教起,没有个七八年不能成器,不管法医学还是解剖到日后的新医学,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马虎着急不得。

  相比之下,若识字读了书的人来学,就要更快一些。

  像元佩如今最器重的弟子俞小六,出身仵作之家是一个,会识字才是最重要的,单这一点就强出其余人许多,值得元佩着重培养。

  元清帝想要将法医学和解剖学展起来,但不能贸然急进,不能立刻就下达一系列提高仵作身份的旨意来,至少也得等大家完全接受了法医这个新名词,等百姓感受到法医在办案中的巨大作用,等那些士族儒生不再排斥地位的骤然变化,再推行令法。

  所以宋华的出现,正中元清帝下怀。

  光小说的科普远远不够,小说毕竟是小说,在元佩还没有破出能够大肆宣传的案子之前,宋华这一闹,闹得正是时候。

  被元清帝影响,宋华的表情也跟着变得严肃起来,用力点头:“是!”点完弱弱道,“呃……请问陛下,这个一番成就具体……”

  【难道要破解一百个悬案?】

  元清帝微微一笑:“你不是喜爱包青天吗?朕期待有朝一日能听到宋青天的称号。”

  宋华眼睛一亮:“是!”

  元清帝说到做到,直接派人又去召了武安侯来,当着两父子的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
  出乎他的意料,武安侯并没有多做反驳,当即便同意了,元清帝听了他的心声,才知道是工部尚书跟他谈过,劝了他。

  宋华要去当仵作学法医的事,大家只当是个笑话,看个热闹,谁也没想到居然成了真,而且还是陛下亲自同意的,顿时叫众人哗然。

  不等隔天,宋华当天下午就去了元佩府上,大张旗鼓的拜了师,在众人的不解中成为了元佩的弟子。

  众人虽不能理解,但有元清帝话,倒没有人当面多说什么,当然背地里肯定少不了一番议论。

  元清帝不仅了话,借着宋华这么一闹,直接给法医学正了名,还为法医科制定了一个新的官职,暂时配给大理寺,虽然没有说日后如何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是专门给衙门办案设置的机构,往后很有可能全国都会开设。

  有远见的,现了一条当官的新路子,虽只是最低九品,听起来也不那么体面,但有皇帝背书,有品级有官衔,对百姓来说,九品官那也是官,还管什么体面不体面。

  元佩那里当即便迎来了一批报名小高峰,等宋华这件事被时报一报道,散播到全国各地,有不少人心思浮动,在年后收拾行李来了长安。

  不过元佩收徒条件苛刻,核心学生只收了不到十个,剩下的不识字的先丢去学堂识字,识字的去背他准备好的相关医书,滚瓜烂熟之后再说。

  元佩的府邸一时成了学堂,教室宿舍食堂一应俱全,只要上门来拜师的,他来者不拒。

  好在他来时带了不少“嫁妆”,经得起他肆意挥霍。

  当然他也不会一直白养着这些人,医校也实行考试制度,连续三次月考不过关者便会被遣送回去。

  元佩的医校办得如火如荼,引来了太医院侧目,为此还生了一些小纠纷。

  大魏与医有关的一向由太医院负责,不论是药局药库的管辖,还是医官的征召选拔培养教育等等,都属于太医院统管。

  元佩的医校算是挑战了太医院的部分权力,但偏偏这件事是皇帝亲自提的,太医们对政事又不是十分敏感,一番相商后,院使杨仲仁趁着给皇后“诊脉”的时候,跟元清帝提了一句。

  其实从梁平安提出妇产科的时候,就已经挑战了太医院的权威,只是妇产向来多由稳婆负责,医者只做事后或事前调理,倒也不算太过,那时太医院还对梁平安提出的相关孕期知识做了研究,十分赞赏。

  这一回元佩的法医科却不同了,解剖先不说,他提出了各种急救法,并且在少包中夹杂了许多新医学。

  太医院里也有看时报的,自然也看到了这些说法,有些觉得有道理并且想要深度探讨研究,有些却不以为然,甚至视为邪术。

  杨仲仁属于前者,他出生医学世家,家谱摊出来上数十代都与医有关,他祖父是太医,父亲是太医,他也是太医,儿子孙子也都是,有十代积累的医术和长辈言传身教,生下来便高出其他学医之人。

  杨仲仁学医并不像他父亲是为求生计无奈,他是真的喜爱,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,对于梁平安和元佩提出来的一些说法,他觉得极有道理,一直很想跟他们仔细探讨,当初的牛痘就是一个实例。

  这一次来跟元清帝提,并不像下面太医们提出的,想干涉元佩的法医科,而是想趁机跟他们探讨交流。

  元清帝听他说完,又听了他的心声,不得不承认这一回是他疏忽了,毕竟太医院属于重要却又不是时时都用的官部,尤其他年轻身体好,一年也生不了几次病,之前吃了长乐给的丹药,别说生病,每日精神奕奕,这半年用到太医院的,多是给百姓和他人。

  其实对于太医院,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想法,既然杨仲仁提起来,略一沉吟,道:“朕今日不妨先跟你透露一些,朕有意医改。”

  当初听梁平安描述了现代的医学分科后,他就有了这个念头。

  大魏的太医院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科,只是按照太医们所擅长的来区分,譬如有的太医精于口齿,有些太医精于针灸,有些精于眼疾等等,并不像现代医院有明确详细的分类。

  所以他想按照现代医学分类,给太医院来一次医改。

  其它过于先进的知识他没有办法立刻拿出来去普及,但关于医这一方面,改革起来不需要顾忌任何人。

  毕竟世上少有人不惧怕病痛,也少有人不畏惧生死。

  杨仲仁心头一凛,道:“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?”

  【莫不是陛下对我等不满?】

  杨仲仁是元清帝最信任的太医,有了听心术后更信任了几分,便也不避讳他,将他的想法简略说与他听,最后隐晦道:“……你不妨与梁平安和宋行走多接触几回。”

  怎么说服这帮太医的事交给梁平安和元佩就好,毕竟这是他们的专长,不是他的。

  如今实验园对制造玻璃越娴熟,想必不久就会制造出梁平安和元佩想要的玻璃器皿,还有酒精也在研究中,他丝毫不担心两人会说服不了杨仲仁。

  因为时报的缘故,宋华的事只在长安城热议了三日就褪去了热度,人们转而重新讨论起报纸上的其它新鲜事来,毕竟对百姓来说,还是更喜欢看民间生的趣闻。

  而继宋华之后,引起百姓广泛热议的,是新式纺织机的问世。

  自从梁才人那里拿到纺织机的图纸已经过去了五个月,营造司按照梁才人描画的图纸早就制造了出来,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问题。

  梁才人的图纸是按照她还能记住的记忆所画的,这其中必然会有误差,再者她并没有亲眼见过,所谓图纸也只是她当初翻资料时浏览而过,游戏中见到的并不百分百真实还原。

  所以营造司虽按着图纸制造了出来,却并不能立刻就应用,不过梁才人的图纸确实给了营造司工匠们灵感。

  后来又有邵岩梁平安等帮忙,不但成功还原了梁才人描述的那种织布机,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。

  脚踏“三绽三线”纺纱车、“踞织腰机”织布机,还有改良后的大花楼提花机,相比原来的小型提花机,大大提高了织花效率。

  于是棉织品终于可以向百姓普及。

  不过鉴于大魏本土的棉花质量,要大量展起来,还得等耕苑将适合大魏栽种的美洲细绒棉培育出来。

  其实还有一种品质更优良的美洲长绒棉,但按皇后对两个种子的对比,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长绒棉的生长期比细绒棉要长十到十五天,而且最适合长绒棉的地方在埃及和穿越者世界的新疆,埃及太远,而新疆目前并不在大魏国土范围内,基本被黑汗和回纥瓜分。

  所以综合对比,最适合大魏广泛种植的还是细绒棉。

  而在织布机被时报宣扬出去的同时,元清帝终于接到了肃王传来的回报,看完回信长松了口气。

  高晏没事,皇叔也没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54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54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